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1991从芯开始 第1022章 内循环

作别段勇平,苏远山重新回到自己办公室。

他从来不是什么经济专家,也从来没有以经济学者的身份出现在大众场合下。

但不表示,他在经济领域就没有发言权,甚至相反的……苏远山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远超普通人的想象。

这不是因为他创立了远芯,而远芯又会“赚钱”。而是因为他对几次全球经济危机的洞若观火,让他赢得了国家经济和金融部门的充分信任。

至于为什么他能做到洞若观火……

当然是因为“经验”了。

苏远山就算不会经济学的任何一个模型,但他拥有来自记忆中的总结和“经验”,他可以不知道该走哪条路是最优的,但他知道,走有些路是一定不行的!

因此,他才一直推动着对房地产的去金融化,或者换个方式说,控制房地产的金融化。

在历史上,如今正在如火如荼的大基建,不仅仅承担着应对次贷危机后的经济刺激,更拉开了地产经济的轰烈序章。随着基建的深入,地方上也放开手脚,全面拥抱土地财政,继而诞生大量的地方债……并最终形成了大范围的房地产依赖。

这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事,但地方上选择土地财政,甚至明知饮鸩止渴也要捆绑地产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地方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特别是相对落后的地区——要让劳务输出返回的老百姓把钱花在家乡,最直接的办法便是推进城镇化,让老百姓修房买房。

所以,苏远山打算借着产业链调整的机会,来尝试一下走出前世的泥潭。

“……按照原材料产地优先,产业工人优先的原则,推动部分低端产业链朝不发达的地区转移,一来可以提供当地就业,二来可以巩固产业链优势……”

苏远山在键盘上慢慢地打着字,沉思几秒后继续打道。

“在过去,我们的产业基地全部集中在沿海地区,这是由我国出口型经济模式决定的。虽然目前我们依旧是第一大出口国,且出口依旧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我们相信,国内市场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重要。”

“在制造业,包括时间在内的物流成本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之前一直制约非沿海地区的出口型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但随着全国物流网络的成型,以及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时间因素将会越来越低,继而最大的成本将会体现在物流本身。”

苏远山看着文件,眉头深深地皱起。

小舅就是现在国内最大的物流快递公司的老板,他深知目前国内货运成本已经涨得很离谱了——以前开货车是奔着发财去的,现在开大货则只能养家糊口。

“因此,如果能够降低物流成本,再结合当地对产业的政策扶持,以及优秀的本地劳动力资源等,那么形成全国一体的产业链布局是可行的。”

“中西部地区,相比沿海地区,除了劳动力优势意外,同样有自身独有的优势。譬如能源优势,面向全国的地理位置优势等。”

“并且随着中欧铁路的开通,陆地经济走廊同样是一条外贸出路。”

……

一個月后,获得了段勇平支持的苏远山总算完成了这份关于产业链重新布局的建议,并递到了上面。

他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留给国内的时间不多了。

很快,他的建议便收到了上面的回复,让他前往首都。

……

“你怎么又跑来了?”

张秀云看着儿子一脸疲惫的出现在门口,嘴里虽然佯装着埋怨,但眼中的欣喜却毫不掩饰。

“呵呵,上面召唤,不敢不来。”苏远山换上拖鞋,把包往茶几上一扔,整个人便躺到了沙发里。

“爸怎么还不下班?”

“应该快了——你没通知他么?”母亲从保姆手里接过茶杯,亲自递到儿子手里,又顺便坐到儿子身旁,她仔细端详了儿子几眼,不由得心疼地摇头一叹:“你瘦了。”

“廋了才好,人到中年,胖了就很难瘦下来的。”苏远山低头看了一眼肚子,发现最近一个月自己殚心竭虑,确实有助于保持身材后呵呵一笑:“我给爸打个电话。”

他刚掏出手机摁下拨号键,门外便传来手机响铃声。

片刻后,苏星河院士一手举着手机,一手用钥匙捅开了房门。

苏远山马上站起身来,同时给父亲使了个眼色。

……

父子俩到书房坐下。

苏星河院士看着儿子,满脸都是心疼:“被抓壮丁啦?”

——他现在早就在教委里站稳了脚跟,自然知道儿子这次上京是见什么人。但具体是什么内容,他只是能猜到个大概,是有关于经济领域。

毕竟,自己儿子是个全能天才,已经是首都圈子里公认的了。

“也不算……算是我自找的吧。”苏远山自嘲的笑了笑,接着便把自己的建议简单给父亲说了一边。

苏星河院士很认真地听着,当儿子说完后,他并没有立刻出声,而是想了几分钟后才慎重地道:“小山,这种涉及到产业和地方,以及包括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多个部门的经济行为……还真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到的。”

“我虽然没搞经济,但在院里呆久了,也总算有些了解。产业链本质上是由经济和市场规律形成的……这样由国家进行调控……本质上是逆市场规律的。再加上牵扯到的利益方足够多,恐怕……”苏星河院士摇了摇头:“难!别的不说,光过路费就够呛。”

“是啊……但是,如果不趁着国内市场兴起的这一波契机来完成布局,今后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苏远山说着从旁边抽出一个空白笔记本上,用笔在上面迅速地画了个国内地图。

“现在国内几大成规模的产业基地都在沿海地区,譬如半导体和电子产品,譬如汽车工业,轻工业机械加工,服装鞋帽和日用产品等等……其中以电子产品最为复杂和庞大,也最受成本影响——因为它的底子就是当初我们从东南亚接过来的。”

苏星河点头:“是的,现在又有向东南亚转移的倾向了,是不是?”

“嗯,准确地说,是终端组装领域有倾向,毕竟技术含量不高。但那也是解决大量就业人口的产业……除此之外还有服装鞋袜这些也是,没有技术含量,拼的就是谁的劳动力更廉价。”

“咱们国内的廉价到动力有吗?当然有。中西部地区有大量不得不留在家乡的劳动力,如果能够让他们进厂,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而且……爸,你觉得,我们发展得这么快,其他国家,或者说发达国家就真一点也不眼红么?”

“嗯?”苏星河微微一怔。

苏远山笑了起来,随即眉头深深皱起,沉默几秒后轻声道:“你知道的,我从来不认为西方发达国家会放任我们崛起——因此在未来,我们最值得依仗的,其实还是国内市场。”

“那可是十四亿人口的市场啊……爸!现在人均gdp超过我们的所有国家的人口加起来,都没有我们多啊!”

“所以,凭什么,我们还要以外贸型经济为基础?而不把目光放在国内市场的开拓和培养上?实现经济的内循环?我们是一个经济体没错,但我们是一个十四亿人口的、正在蒸蒸日上的经济体啊!”

苏远山深深地吸了口气:“甚至,在我们事实上完成了东亚的经济和产业一体化之后,我们完全可以不用带西方玩,把他们隔离在我们主导的产品和市场之外!然后凭借我们的产业链优势,完成对东南亚,对南亚,对中东,对非洲的一路清扫!”

苏星河院士听着儿子的豪言壮语,整个人怔了好几秒才回过神来。半响后,他哈哈一笑,一巴掌排在苏远山的肩膀上:“好小子!这么大的口气——上头是什么意见?”

说到这,苏远山便瞬间有些偃气了。

“上面……有点拿不准。”

“……”

“不过没关系,还是有知音的!”苏远山眯着眼,缓缓呼气:“我多找几个朋友说一说。”

……

于是接下来的一周,苏远山便一直呆在首都,游说在各个部门和领导之间。以至于甚至某些领导还打趣他说,就没见过他这样,不为自己的企业,也不为自己的利益而满地奔跑的人。

领导的这句话,无疑是给苏远山的这次上京的行为定下了基调——那就是,这是一心为公,而不是为私。

但正如苏星河院士说的那样,这件事,毕竟还是太大,牵扯的关系太广,不是发一纸文件就能解决的——它甚至还牵扯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在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心,甚至还会因此而牵扯到更深远的国际贸易的影响……

兹事体大,不得不慎重。

因此,苏远山也就不奢望一周内就拿着准信回家。

反正他该做的已经做了,甚至还全面阐述了目前全国性房价上涨背后隐藏的危机……可以说,他已经问心无愧。

……

……

时间飞逝,转眼日历便翻过了2010,来到了2011年。

在度过忙碌的春节后,也意味着远芯二十周年的生日逐渐临近了。

按照远芯几个部门的规划和通力合作,这次周年庆的预算一高再高,最后从八位数直接突破了九位数……

当然,这些钱,有很大部分是“返”给了远芯最早的支持者的。

而除了周年庆当天的庆典活动之外,最让苏远山上心的,还是远芯第一次大面积的对外公开参观活动。

按照段勇平的话说就是,这是一次把远芯的领导层,全面推向世界,推向互联网的契机。

……

三月十五日。

远芯大门。

一辆大巴缓缓驶来,在门口停稳后,一群老外在三名远芯员工带领下走向大门。

“哇喔!朋友们,这就是远芯的大门。”

人群中,一个白人小伙手里拿着精卫的运动相机,对着远芯大门上的标志露出了夸张的表情。

其实不仅仅是他,几乎每个下车的男男女女都或拿着手机,或者拿着相机,或拿着摄像机一直在拍摄着。

不远处的保安见状正要准备上前,却先被一名远芯员工拦了下来,在简单的交流之后,保安缓缓打开大门。

人群进门后,又是两位远芯员工站在路旁等候着。

“大家好,欢迎来到远芯。我是这次负责带领大家参观的主持人林可琳,大家可以叫莪alin。”

林可琳双手放在小腹前,效益弥漫,用流利的英文对这二十几位第一批获得参观远芯机会的“幸运儿”介绍着自己。

这二十四人,其中有一半都是来自硅谷。除了他们是远芯的铁杆粉丝之外,这些人还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ivideo的视频博主。

不然也不会才下车就对着远芯大门一阵猛拍,还要自言自语的介绍了。

“alin小姐,请问我们怎么开始呢?”

人群中,一个做数码评测的白人小哥马上问道。

“嗯,要不,从我们的远芯的陈列室开始?”林可琳眨了眨眼,露出好看的酒窝:“当然,你们也可以全程自由活动——你们的观光胸牌,是可以进入绝大多数部门的。”

“那能不能进入山总办公室?”

人群中,一个瘦高瘦高的白人男子马上问道。

林可琳望向此人,只见这位年龄一看就不小,起码三十好几的那种。

“我叫莱纳德。”男子上前一步,温和地对林可琳一笑:“曾经和山总有过一面之缘。”

www.。m.